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马小魁、梁健课题组在通过微生物处理重金属离子污染的机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日期:2020-04-03 作者: 来源: 点击:

石油和化工行业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土壤污染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研究开发高效和环境友好型生物修复技术是解决该类污染,实现土壤可持续性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建立有效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最具实践性的手段。马小魁、梁健带领的药用与环境微生物技术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石油化工污染土壤和农用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的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先后与中国石油集团长庆油田公司及浙江省有关公司开展合作,建立了用于含油污泥及土壤的真菌-细菌菌群修复技术和农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体系。课题组研究成果发表在《Biodegradation》和《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等专业杂志上,相应的含油污泥或土壤专利技术体系的所有六个专利均已于2019年获得授权,并已在长庆油田现场实施,农用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技术改良也于2019年年获得授权。

重金属污染是在工业和农业污染土壤中常见的复合污染之一,该类污染土壤修复需要微生物参与进行重金属离子的生物转换过程。微生物尤其是真菌可通过生物吸附、生物沉淀、生物浸出、生物转化和生物挥发等机制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转化,其中生物转化是主要的修复策略之一,这也是微生物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物质循环方式之一。该课题组从修复实际出发,以培养成熟的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porium)菌丝体作为修复介质,探究了铅离子污染水体的微生物修复机理。这一结果对污染水体以及污染土壤中铅离子的生物转化修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JCR分区Q1,影响因子6.395,近5年平均影响因子7.051)。该论文第一作者赵玮炜为我校2016级研究生,马小魁和梁健老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金沙1005cc登录网址是多少生命科学科学学院、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和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集团长庆油田公司和中央高校专项基金的支持和资助。

该研究结果阐述了以往未曾涉及到的重金属铅离子被真菌生物转化的新机制,有助于对地球铅离子以及硫酸盐地化循环过程的理解;揭示了白腐真菌P. chrysosporium 的成熟菌丝体利用体内磷酸酶参与铅离子矿化为硫酸盐Pb5(PO4)3OH的过程,对于开发用于重金属污染水体和土壤处理的新型活性生物处理材料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基于该机制,课题组建立了固定化真菌生物活性材料处理铅离子污染水体的新策略和方法(研究结果发表中)。同时由于研究所用白腐真菌P. chrysosporium是该课题组从油田废弃液中筛选得到的高效石油降解菌株,因此,该结果对于建立处理石油-重金属复合污染水体和土壤的生物修复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59652620310271?dgcid=author